男子捉蟹割傷腳染食肉菌四肢發黑命危 急症室醫生:可在數小時內發病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8/06 14:0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1

分享:

分享:

美國一名60歲男子感染食肉菌命危。

美國新澤西州一名60歲男子Angel Perez,上月初在水邊捕捉螃蟹後,不幸感染食肉菌,引起弧菌壞死性筋膜炎(vibrio necrotizing fasciitis),隔日起右腳開始腫脹、劇痛,全身起水泡,細菌進入血液,數日內手腳變黑。目前Perez仍在加護病房與食肉菌搏鬥,但他拒絕截肢,目前仍與死神搏鬥。

除非有奇蹟發生,否則只能盡量給他多點時間。

28歲的女兒Dilena Perez-Dilan表示,父親幾乎每天都去釣魚,事發當日他在河裡被割傷了腳踝,不料就被細菌入侵。Dilan又指,很難相信因為腳踝一個小小的傷口,令父親雙腿變色和起水泡,繼而變黑。

一切都發生得太快,先是整條右腿、左腿,之後右手、左手。

拒截肢命危

Perez入院後,證實感染俗稱海洋弧菌的創傷弧菌(Vibrio vulnificus)。當地衛生局官員指,即使是很細微的傷口,如果患有肝病或免疫系統失調,一旦接觸到含有該種細菌的海水,弧菌隨即會在傷口上繁殖,可能引發潰爛。

受惡菌感染的Perez已出現腎衰竭,需要進行腎臟透析。主診醫生又指,Perez患有帕金遜症,因此免疫系統較弱,感染若持續擴散,可能死於心臟衰竭,建議他截肢才有機會保命。

不過,Perez拒絕截肢,Dilan表示,父親擔心截肢後生活質素大降,所以決定繼續以治療與惡菌搏鬥,Dilan希望可幫父親安排入住長期護理機構。

他承受著極大痛楚,雙手亦已毫無感覺,我說『爸爸不要離開我』,他給我點點頭。只要他堅強和勇敢地繼續戰鬥,我們定必盡力助他達成願望。

急症室醫生解構感染食肉菌病徵

TOPick以往曾就食肉菌感染問題,訪問過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。馮顯達表示,食肉菌感染早期病徵為傷口出現疼痛、發炎、紅腫等症狀,感染初期臨床診斷確實極為困難。後期被食肉菌感染的人士皮膚或會劇痛、紅腫及出現急速的組織壞死。

可在幾小時內發病,大家要特別留心。

因俗稱「食肉菌感染」的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軟組織及筋膜(覆蓋肌肉表面的一層組織)的嚴重細菌感染,這種感染能破壞身體組織,嚴重者可致命。

政府資料顯示,如進食被食肉菌污染的食物,偶爾可能引起腹瀉、嘔吐及肚痛。如患者有其他疾病,尤其是肝病,更可能引致血液感染,症狀一般包括發燒、發冷、血壓下降和皮膚出現水泡。

馮顯達指出,當傷口或軟組織接觸到活於海水或海產內的細菌時,或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貝殼類海產,特別是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生蠔,可受感染,潛伏期一般為12至72小時。

皮膚變化可源自細小的傷口,如刺傷或瘀傷,但亦有些個案沒有任何明顯的感染源頭。疼痛程度跟可見的皮膚變化常不相稱。皮膚傷口可能是肉眼看不見。

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。(資料圖片)

避免感染從生活做起

而食肉菌較活躍於鹹水地區,街市售賣魚類海產的地方,市民不宜穿拖鞋進入,行街市後亦應清洗手腳。在處理任何海產時,都應該戴手套,以防止割傷。另外,在處理海產後需要徹底以皂液洗手。市民如有傷口,或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較長期疾病患者,則應避免到海灘游泳。

一般而言,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治療,但如感染擴散,部份患者可能須接受深切治療,或截肢等外科手術。平日如果需要預防,則宜徹底煮熟海產,特別是貝類海產,如蠔、蜆及青口等,並避免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產,做足清潔等。 

【更多細菌感染報道】

女嬰剪腳趾甲受傷感染惡菌險截趾 兒科醫生:不要剪得太貼肉

男子進食生蠔感染食肉菌死亡 食安中心:處理生蠔遭割傷或受感染